返回

一品寒士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六十四章 烫手
存入书签 我的书架 返回目录
亲爱的书友,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,可能导致更新不及时,访问最新更新请点击


    练兵肯定要发饷银,还得包饭吃。
    老百姓是麻木和心存侥幸的。
    没有利益驱动。
    你就是强行抽调壮丁入伍,也练不出什么效果来。
    在座的里长镇长、富商豪绅肯定希望有更多的军队保护自己。
    乡兵也是兵。
    总比挥舞着锄头镰刀的老百姓强。
    当场就有人站出来问道。
    “沈大人,请问备寇时间为多久?”
    沈忠信答道:“暂定为五个月,从今日起,到明年一月底算第一阶段。”
    “到时候,再视情况定夺!”
    前排有个战战巍巍的老翁,拄着拐杖站起来。
    “沈大人!”
    沈忠信连忙拱拱手,挤出几分笑容。
    “啊?原来是朱老大人,坐下说,坐下说就好。”
    吴七低声介绍道:“他就是上任县尉朱斌,老头为人还不错的。”
    沈麟暗暗一笑。
    为人不错?
    人家还没告老还乡呢。
    就被沈忠信横插一杠子,夺了县尉之职。
    泥人也有三分火性。
    朱斌这时候站出来,不会是给沈忠信上眼药的吧?
    沈麟乐见其成。
    朱斌闻言,就势坐下了,语气倒是平静和缓。
    “刚刚老夫听了沈大人的方略,整个安定县编练班军乡兵。”“怕是,不下于两万八千人。”
    “这个数目,委实吓人呐!”
    沈忠信眉头微皱:“形势所迫,不得不为之!”
    朱斌呵呵笑道:“养兵就需要开饷吃粮,这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。”
    “乡兵标准,自然无法跟正规军相比。”
    “但是,每月,一个乡兵的粮饷,也得要一两银吧?”
    “五个月,二万八千兵,足足需要十四万雪花银呐!”
    “还有兵器,简单些,就按照刀盾兵,枪矛兵,弓箭手三类建军。”
    “武器,每兵三两银好了,足额算九万吧!”
    “皮甲一领,号衣、鞋袜两套,分秋冬装,后勤还要购置不少东西……”
    “五个月,再加九万不算过分吧?”
    “上阵杀敌要鼓励,救死扶伤需药物,战后抚恤要银子……再准备个十万八万银子或者物资备用,也不过分吧?”
    “额,老夫年纪大了。哪位帮忙算一算?总计多少钱了?”
    吴七是个爱凑热闹的性子,立马举手道。
    “朱大爷,四十二万啦!”
    “您还忘了几样呢。各地城防需要修缮,是不是要预设几处戍堡提前预警?”
    “战时不光要有兵呀,还得简单训练差不多数量的民夫协助和补充!”
    “恐怕五十万银子都打不住哦!”
    朱斌赞许地点点头:“啊哟,是你这个小猴子?”
    “嗯嗯,你说的没错!”
    这老头身子前倾。
    伸开干枯的五指,颤巍巍地在沈忠信面前晃啊晃的。
    “沈大人,五十万两雪花银呐!”
    “你沈家乃安定第一家族哦,你准备捐多少?”
    沈忠信一张老脸黑得滴血。
    他恨不得一巴掌扇过去。
    朱斌这个老家伙。
    忒记仇了吧?
    没有本官上台,就凭你以前练的五百班军守安定?
    别说三千马贼呢?
    五十骑就能把赶羊,你信不信?
    都这个时候了,你还添什么乱?
    花多少钱,本官不知道?
    不过沈忠信也是千年修炼的老狐狸,很快就镇静下来。
    “多谢朱老大人,给我等算了一笔细账。”
    “没错,这次编练班军乡兵,五个月的花费,大体就是这个数额。”
    老天,真要五十万两?
    上哪儿弄去?
    沈忠信不打算给其他人插嘴的机会。
    “好消息就是,我安定县已经请示澶州,今年的秋粮赋税、徭役折现,全部截留。”
    “这第一笔,五万两银子就有了。”
    才五万两?
    就这个?
    连零头都算不上吧?
    大堂里一遍唉声叹气。
    上边,真是一毛不拔呀!
    其实这笔钱已经不少了。
    差不多一户出一两银子。
    这还仅仅是秋税,夏税呢?
    乡下的老百姓,可没什么赚钱的渠道。
    一年每家二两银子的税赋,徭役折现,还得换算成粮食上交。
    收税的时间,也是新粮上市,价格最低的时候。
    折来折去,普通之家才几亩薄田?
    最后剩下的粮食,很多人都渡不过春荒。
    吃糠咽菜都在所难免。
    沈忠信倒是胸有成竹。
    “第一批五万两银子,总可以坚持练兵一个月吧?”
    “至于兵器甲胄,本官打算招募全县所有铁匠,集中于沈家集统一打造,分发。”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朱斌又打岔了。
    “哎哎……沈大人,还差四十五万两银子呢,说说,怎么弄?”
    沈忠信恨死了这个死老头。
    净添乱了!
    “这个嘛,本县准备起征商税!”
    商税?
    底下的豪商缙绅,立刻沸腾一遍。
    大周立国之初,倒是征收过一段时间。
    后来被文官集团,以“与民争利”的借口,把商税给废除了。
    三十税一。
    不是核算净利润。
    这个时代的成本核算,就是一笔糊涂账。
    原始的记账法也弄不清楚。
    还是按照销售额计算最简单。
    成交额三十两银子,卖方需要交一两税银。
    小老百姓一年到头,也买不到二两银子的货物。
    所以,
    商税,就是从豪商大户身上拔毛。
    这些人不反对才怪呢!
    “不行,沈大人,你这是……与民争利!”
    “对对,沈大人,朝廷都不征收商税,你凭什么收?”
    “你这是……违反大周法令的。”
    ……
    “砰!”
    沈忠信一把摘下头上的黑翅管帽,掼在桌子上。
    “哼哼,不征商税?可以!”
    “那就捐钱吧!我沈家先捐一万两。”
    “在座的诸位,有多少身家,可瞒不住人。”
    “来来来,大家凑一凑,五十万两银子算什么?”
    “你们乐意便宜外面那些商家,随便!”
    “本官就不明白了。一旦乱匪打进安定县,抄了诸位的家。”
    “别说五十万两银子,五百万也不止吧,你们甘心?”
    “哦哦,对了,这顶官帽子,就摆在这里。”
    “谁觉得自家本事比沈某人强,尽管拿去!”
    呃……
    大堂里顿时为之一静。
    谁要你这顶县尉的官帽子了?
    就算刚刚去职的朱斌,也没那想法再夺回来。
    他只是给沈忠信上上眼药,去去心头的恨意罢了。
    谁能保证?
    贼寇就不来攻打安定?
    这个时候,负责缉私拒盗,保一方平安的县尉一职。
    就是烫手山芋。
    傻子才愿意接手呢。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